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非金属管道内原油流动静电起电速率实验研究
刘宝峰, 吕宇玲, 朱国承, 池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3): 67-7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3.012
摘要390)   HTML    PDF (1766KB)(233)    收藏
油品在非金属管道内流动过程中和管道内壁面发生接触产生大量的电荷,过量电荷聚集放电会产生火花导致管壁的穿孔以及引起火灾,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对其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起电速率受油品流速、温度、含水率、管线材质及粗糙度影响。结果表明,起电速率与油品流速呈正相关;油品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油品静电的积累;在一定含水率范围内起电速率随着含水率的上升而逐渐增大,超过反向点后呈相反趋势;起电速率与管线粗糙度呈正比;并结合已有实验数据,建立油品流动静电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管道表面特性对流动摩阻系数的影响研究进展
矫捷,吕宇玲,朱正南,牛振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6): 77-8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6.013
摘要532)   HTML    PDF (973KB)(256)    收藏
非金属管道因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集输工艺及输油管路中,但对其沿程摩阻系数的工艺计算还尚在探索阶段。从输油管道内壁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润湿性对流体在其中的沿程摩阻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表面润湿性发生改变所带来的表面滑移效应进行了介绍,简单论述了液体与管道内壁面的润湿性及因其所产生的表面滑移效应对沿程摩阻系数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管道沿程摩阻系数受内表面粗糙度,流体与管道内表面的润湿性,由润湿性引起的表面滑移效应及液体的表面张力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气稠油分散体系降黏特性研究进展
韩建伟,吕宇玲,陈舒炯,孟德文,江 鸣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6): 55-5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6.011
摘要316)      PDF (2429KB)(207)    收藏
稠油黏度高,管输难度大,溶气后其黏度大幅降低,研究溶气稠油分散体系的降黏特性对管道实际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稠油溶气的降黏机理、黏度模型和影响因素,发现稀释作用、胶团破坏作用、溶胀作用、分子力作用、微气泡作用可降低体系黏度;黏度模型主要为Shu、Abivin等建立的相关模型,提出模型所存在的缺陷;油气性质、温度、压力、溶气量、微气泡特性等因素对体系黏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溶气稠油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射流清管器运动特性与清管段塞耗散分析
陈建恒, 何利民, 吕宇玲, 李晓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5): 66-7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5.013
摘要478)      PDF (4484KB)(329)    收藏
为了分析射流清管器的运行规律与清管段塞的耗散特性,对一实际深水气田进行射流清管动态模拟,通过改变清管器的压降系数和旁通率,分析清管器速度波动特点以及清管段塞耗散规律。研究表明,清管器速度随压降系数呈幂律分布,在敏感区间,压降系数的微小变化使清管器速度大幅波动。清管器平均速度随旁通率的增加线性下降,通过改变旁通率可实现清管器速度的控制。利用射流气体对前方积液的吹扫和携带,可有效地减小积液堆积,降低运行阻力,避免清管器在立管底部出现停滞。旁通的存在使清管段塞沿程耗散,段塞体液相分率下降,液膜区增长,终端的清管段塞量显著降低。射流清管器旁通率的优选需要综合考虑合适的清管器速度波动范围,同时确保清管段塞量处于捕集器的处理范围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旋风分离器性能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李时光,吕宇玲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3): 89-9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3.016
摘要514)      PDF (1284KB)(634)    收藏
        为了更好地指导旋风分离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对旋风分离器性能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适用性与准确度进行了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分离效率与压降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结合颗粒载荷、粒径分布、颗粒碰撞与聚并、高温、高压、结构形式与参数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从理论基础、建模思路、建模手段等角度对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趋于合理化但仍有局限性。基于目前研究现状与应用形势,对预测模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以及将气固分离理论与预测模型推广到气液分离领域可能会是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油集输方案筛选及能耗分析研究
杨玉婷,吕宇玲,史晓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2): 82-8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2.015
摘要405)      PDF (2732KB)(290)    收藏
        由于常规油品产量下降,致密油等非常规原油的研究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致密油由于其不同层位油品性质差异大及生产周期内产液量变化大的特点,在集输方案确定时不同于常规原油,需要结合致密油本身性质,将整个生产周期分成三个阶段,利用软件分别对加热集输与掺热水集输两套集输方案的集输安全距离及运行费用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掺热水集输工艺在两个方面均优于加热集输工艺,因此为保证集输系统正常运行,节省运行成本,选用掺热水集输工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分散流反相特性研究
吕宇玲,何利民,王安鹏,何正榜,罗小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6): 79-8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20
摘要622)      PDF (500KB)(415)    收藏
油水分散流是液液两相流中的基本流型之一,在流动过程中会有反相现象发生。油水管道在反相点及其附近运行时,流动特性会发生改变,压降急剧增大,对管道的运行产生极不利影响。对三种不同粘度的油品的反相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粘度的油品反相时其压降特性不同,主要表现在“爬坡”和“跳跃”特性不同、在水到油与油到水实验反相时的压降梯度特性不同,形成油包水分散体时与水包油分散体时的压降梯度不同,而远离反相点处的压降梯度相差不大;混合流量对两相共存区的宽度的影响与油品的粘度有关;相同流量下,两相共存区的宽度随着粘度的增加而减小;反相前后液滴粒径形状不同,水到油实验中出现二次分散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包水乳状液在圆柱电极聚结器中的分离特性研究
吕宇玲,何利民,罗小明,何兆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2): 53-57.  
摘要598)      PDF (1440KB)(438)    收藏
设计制作了一种带有绝缘层的圆柱电极静电聚结器, 油包水乳状液流过电极,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水
滴聚结, 经重力沉降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 分析了油包水乳状液在这种电极作用下的油水分离特
性, 研究了圆柱电极的直径、长度和电场强度、含水率等因素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不发生电分散情况
下, 电场强度越大, 油水乳状液在聚结器中的分离效率也越高;分离效率受电极作用时间和液滴间静电力的共同影
响, 在含水较低时, 油包水乳状液中液滴间静电力小, 电极作用时间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电极停留时间越长, 分离效
率越高;含水率升高, 油包水乳状液中液滴间静电力增大, 电极作用时间的影响作用减小, 液滴间的静电力影响作用
增大, 液滴间静电力越大, 分离效率越高。利用高速微观摄像系统拍摄并观察到聚结器出口液滴粒径比进口粒径明
显增大, 即圆柱电极静电聚结器对柴油-水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聚结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